开学第一课:提高安全意识,谨防开学诈骗,不透露,不轻信,不转账!

开学反诈在行动
开学季是新生们满怀期待开启大学生活的日子,但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“机遇期”。他们往往利用新生的求知热情与信任心理,精心设计骗局,伺机骗取财物、泄露个人信息。为帮助你安心开启大学生活,这份防骗指南请务必收好——认清常见诈骗手法,筑牢个人财产与信息安全防线!
常见新生开学诈骗手法
1.冒充学长学姐推销
在新生开学期间,自称“学长”“学姐”的进入寝室,向学生推荐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产品。如:推销电话卡(没有售后保证,骗取身份证等重要信息);推销生活用品(假冒伪劣产品);忽悠新生买“打折”辅导资料、健身卡;二手交易(电动车、iPad、CCD 相机等较为贵重的物品交易,以“定金”为借口、通过让人买京东 E卡等手段骗取钱财)等。这些产品多半都存在质量问题,一旦售出就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。同时也要及时将这些行为向辅导员或班主任反
防范措施
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,购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商场购买,如若需要办理电话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办理。
2.虚假新生群
一些骗子会申请一些“某某大学2025级新生群”“某某学院2025级新生群”这类的微信、QQ群,这样的山寨“新生群”,有些甚至是由部分商家、培训机构注册。一般会设置5分钟的禁言时间,以“为了防止无关人员进群”为理由。(这些群的运营者)对入群的新生收取金额不等的群费,也会传递许多不实信息,由于收费金额比较少,很多学生并不会往诈骗方面去想,容易降低警惕。
防范措施
一旦出现收费等事宜,学生和家长都务必要从学校公布的官方途径了解,或直接和辅导员、班主任等取得联系,多方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,切勿轻信他人、随意点击不明网络链接,避免上当受骗。如果涉嫌诈骗和敲诈勒索,可以直接报警。
3扫码、虚假链接
有些不法分子会发送有病毒的二维码或链接,并对其冠以“学校财务系统”“新生信息登记”等不实之名,打开后可能导致自身的身份信息被盗或财产被骗。
防范措施
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是否为官方信息,不点击来自陌生人的非官方信息中的链接或二维码!
4.虚假“投票”活动
这类活动诈骗分子会以赞助的形式找一些学生组织、校园墙,组织诸如一些“最美新生”“摄影比赛”的投票活动,殊不知都是钻石投票(即花钱投票),票数是可以修改的,top1是可以内定的,你想要的学分也很可能拿不到。
防范措施
校园里的投票活动可能藏着坑,那些花钱买的“钻石票” 能随便改数,第一名早就内定好了,说给学分这事儿可别当真!不贪图小利,才能守住钱包!
5.“代管行李”骗局
诈骗分子假冒新生接待员,会在车站或学校门口,“热情”地帮忙看行李等物品,趁着新生人生地不熟,一有机会就会偷走贵重物品。
防范措施
面对陌生人的热心,仍要时刻保持警惕,手机、钱包、银行卡、证件、录取通知书等重要物品一定要随身携带保管。报到或办理手续时应留一位同行亲人照看行李,以免丢失财物。
6.冒充校方诈骗
不少骗子会在学费缴纳之后联系学生,在电话中他们自称学校老师,并告知学生学费缴纳失败,需要重新缴费。当被问及如何重新缴费时,他们往往会给出非官方缴费二维码或是银行账号。
防范措施
各位同学一定要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,遇到此类事件要提高警惕,先向家长和老师汇报情况,并向有关机构进行求证,遇到欺诈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。家长如遇诈骗电话,需跟学生本人进行确认,若联系不上,可以和学校辅导员或其他老师联系。
来源:综合网络